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10-18浏览次数:2243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学科发展水平是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科实力体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根基和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目标,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总结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1.重点建设的学科水平显著提升

1)校一流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学校把学科建设置于学校建设的核心地位,启动了校一流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制订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一流学科培育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流学科C类“ESI学科专项”实施办法》。学科办组织了校一流学科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评议、校长办公会审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8个项目入选A类计划,“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12个项目入选B类计划,见表1。设立了ESI学科建设专项,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这一政策逐渐显示出其重要作用,20203月我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1 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一级学科

学科方向

项目依托学院

类别

1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A

2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A

3

机械工程

机器人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A

4

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A

5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学院

A

6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管理学院

A

7

工商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院

A

8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管理学院

A

9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工程学院

B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B

11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工程学院

B

12

纺织科学与工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纺织服装学院

B

13

化学工程与技术

制药与精细化工

化学化工学院

B

14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B

15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B

16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B

17

控制科学与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B

18

公共管理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

管理学院

B

19

公共管理

社会保障

管理学院

B

20

设计学

工业设计

艺术设计学院

B

2)高峰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十三五”期间,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学科办制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峰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峰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补充意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峰学科人员团队激励指导意见》等高峰学科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学校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建设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52017年、第二阶段为20182020年,学科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引进和培养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曙光计划人选等10余名,获批了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学校Ⅳ类高峰学科“设计学”是与同济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以创建大师工作室为改革举措,搭建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互通平台,推动设计学学科快速发展。

2.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

1)创新有利于申博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推动学校发展跨上新台阶,学校抓住机会,集中资源加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建设,创新有利于申博的管理体制机制。学校根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的通知》,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后,学校党政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积极推进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为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学校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构体制优化重组,成立了“机电工程学部”,充分发挥聚合优势和规模优势,提升“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水平。为集中资源加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建设,采取措施突破现有人事制度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瓶颈问题,学校成立了直属学术机构——高等研究院,实施“一人一策”的人才特区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搭建平台,有力支撑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科平台建设工作,为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造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的各项有利条件。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要求。根据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要求,以表格为导向,针对申博工作存在的短板、难点逐一解决,在全校凝心聚力,推进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各项建设工作。学校申博工作的建设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205月,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在生师比、年均经费、科研指标、博士率等都符合申博要求,为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不断优化硕士学位点布局

“十三五”期间,优先考虑迫切需要布局的学科,积极开展硕士学位点申报及上海市年度动态调整统筹增列工作,新增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填补了学校法学和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空白,拓展了我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空间,优化了我校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和布局,见表2和表3

2 “十三五期间新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代码

名称

学位点门类

获批时间

1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2020

2

0714

统计学

理学

2020

3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18

4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2018

5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工学

2018

6

1204

公共管理

管理学

2018

7

1305

设计学

艺术学

2018

3 “十三五期间新获批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

代码

名称

获批时间

1

0854

电子信息

原工程(控制工程领域)

2016

4. 积极参与学科及学位点评估

“十三五”期间,学校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部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工商管理评估结果为C+,材料科学与工程为C-,纺织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其它档;尤其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与全国其他14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参评高校的机械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同为C+,为服务学校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教育部合格评估中,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在学科方向、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估结果为合格。在教育部专项评估中,交通运输(原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艺术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师资队伍、质量保证和培养成效等方面得到了外校专家的认可,评估结果为合格。

5初步形成学科组织体系

为全面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学校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酝酿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并于 2018  2  26 日校党委正式发文《关于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的通知》,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910月,研究生处(学科办)制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组织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开始有组织的学科建设,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组织学院梳理学科树,根据各学科的具体情况,针对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的申报条件,开展学科建设,并为“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科发展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校党政领导下,学校上下学科建设和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优势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整体上看,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和标志就是缺乏博士学位点。近几年,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先后获批硕士学位点,但还没有一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Ⅳ类高峰学科“设计学”以及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由于没有博士点支持,学科建设也遭遇瓶颈。这说明“十四五”期间,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很重,一方面,学校要集中资源加大优势学科建设,支持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一批优势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点;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通过博士学位点建设,来支撑学校一批优势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势学科。

2.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不足

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中资源引进一批国家级人才,有的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但整体上看,学校还是亟需一批有较强的学科组织管理能力、前沿学科方向布局能力、申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和获批国家级科奖励能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重要学科骨干,特别是50岁左右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不足,45岁左右的有一定学术影响的青年学科骨干也很缺乏,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下一轮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3.学科的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少

目前,学校拥有的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只有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少的结果,导致专业学位在校生规模占研究生总人数的不足30%,这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作为地方院校,学校与企业、行业等建立了紧密的联合培养机制,适合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十四五”期间,应该大力支持专业学位点的申报工作,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

4、学科学位点建设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学校拥有的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为11个,各个学位点的生源质量、就业去向等有较大的区别。为了避免学位点固化现象的出现,需要建立学科学位点建设管理机制的优化,需要建立与学科建设相联动的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位点活力,树立学院与学位点的危机意识,自主撤销需求不足、培养质量水平不高或不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学位点,增列特色优势突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学科发展规划的学位授权点,特别是增列专业学位点,形成学科学位点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

5.标志性的品牌学科需要培育建设

品牌学科是大学学科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因此,各大学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学科建设和发展。学校以工科学科为主,近些年,工科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他学科也在同向推进和发展,学科组织体系逐渐形成,一些优势学科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一些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但是,学校学科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具有特色优势、取得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缺乏。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最好的学科评估档次也仅为C+,后续可跟进的学科数量也不多,学科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学校在支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和办学水平显示度高的品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品牌学科在学校学科发展中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形势分析

1.高校之间的学科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是国内外衡量大学发展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关键性指标,也是大学之间竞争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在学科综合实力、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协同融合能力、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同时,我国也是世界大学数量比较多的国家,大学之间的学科发展水平竞争很激烈。大学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社会资源的获得、教学科研水平、生源质量、就业市场等之间的竞争,但本质上是学科发展水平之间的竞争。这一竞争不仅各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的属地政府和高校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关注。因此,各大学都非常重视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都成为各大学向社会展示自己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2.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学科发展基础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建设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学校的学科发展也面临严峻的形势。这既有来自全国和上海同类型高校学科发展的外部激烈竞争,学校内部又缺乏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品牌学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力度不断加大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学校走出校园促发展的战略,以及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目标的发展定位,也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学校多学科在校企互动、校政互动中,为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科队伍、服务社会争取社会资源、搭建学科平台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因此为许多学科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学科建设和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我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临港自贸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以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为学校的工科、药学学科、经济管理类学科、艺术设计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确立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聚焦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依托学校的优势,科学制定学校的学科发展目标,统筹资源,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突破,推动机械工程学科、工商管理等学科逐渐进入到全国一流学科的行列,实现学校学科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二)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学科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围绕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建立学科分类管理为抓手,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推出重大学科建设成果为标志,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为突破口,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夯实学科内涵建设,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与主干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确保优势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同向推进,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助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三)主要目标

1.建立分类的学科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依据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综合考虑每一学科的基础、优势特色与社会需求,在坚持工学为主、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同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现有的学科分为ABC三类。每一类学科发展的目标要求不同,同时,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打通ABC三类学科之间的进出通道,每年度或建设期中考核后进行动态调整。

1A类学科。A类学科是学校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是前期学校作为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学科,学科发展基础好,学科发展方向基本成熟,国家级和省部级等人才集中,学科队伍整齐,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具有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经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要攀登学科高峰,要取得标志性的成果,要在取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等方面有突破,要逐渐建设成未来学校展示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品牌学科群。A类学科主要有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

2B类学科。B类学科是学校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前期有一定的学科发展积累和学科发展基础,有比较明确的学科方向,学科发展的潜力大、人才的社会需求旺盛,经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可以完善学校的学科体系,增加学科门类,在完善硕士学位点的基础上,为后续申报博士学位点做好条件准备。B类学科主要有设计学、药学、经济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统计学等学科。

3C类学科。C类学科是AB类学科之外的其它学科,这些学科大多为基础性学科,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雏形,是学校发展中具有后发优势的学科。但学科的教学任务中,学科的完整性不够,学科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学科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需要培育和引进。由于这些学科对优化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生态体系有重要意义,对其它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些学科未来发展有比较好的潜力,学校也要支持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为这些学科的发展不断创造条件,支持这些学科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为这些学科聚集后发优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

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要以学科分类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对于基础好的优势学科要重点支持发展,推动优势学科攀登学科建设高峰,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要推出具有标志性的学科建设成果,逐渐形成学校的品牌学科群。对于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要通过建设推动一些学科方向要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学科进一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聚集后发优势的学科,要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科骨干队伍,逐渐成为学校学科后续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对于融合发展的学科要形成特色,逐步成为特色学科,成为学校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到2025年,学校不仅有重要显示度的品牌学科,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3.提高学科的知识创新与服务能力

学科建设和发展必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学科建设与发展,激发学科队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知识服务能力,并通过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达到相关学科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申报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同时,基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聚焦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学科发展与产业对接,形成学科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机衔接,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巩固扩大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在应用科学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学科的知识创新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具体指标

1.形成学科发展目标体系  

“十四五”期间,以获批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以及未来的学科评估为导向,依据各个学科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做好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支持的分类管理工作。支持有明显优势的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点;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学科申报硕士点,并成为申报博士学位点的后续学科;支持具有一定基础和后发优势的学科加大内涵建设;支持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形成学科特色。到2025年,在推动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上新台阶的同时,逐渐形成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的学科发展目标体系。

2.形成品牌学科

要重视品牌学科在学校学科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支持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建成品牌学科,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要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并逐渐进入全国一流学科的行列,成为学校展示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学科品牌。

3.形成潜力发展学科

要重视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激发设计学、药学、经济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潜力,加快发展速度,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尽快完善这些学科的学术和专业硕士学位点,推动一些学科发展成博士学位点的后续学科,具备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4.形成特色学科

特色学科是学校学科发展的增长点。要支持工学与药学学科、工学与经济学科、数理学科与经管类学科、艺术学科与美术学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交叉融合学科建设中,形成新的学科特色方向,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逐渐形成若干个特色学科。

5.形成高水平学科队伍

在品牌学科建设中,加强学科带头人群体和学科骨干群体建设。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每个学科要有35名学科骨干在全国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每个学科有12个学科团队在全国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学科方向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以此带动整个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6.形成标志性学科建设成果

“十四五”期间,学科建设和发展要推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力争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或者具备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条件;力争每个学科要获得13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或者获得12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彰显优势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

7.形成学科排名提升的发展态势

不管是国际学科排名,还是国内学科排名,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学校要保持工程学ESI全球1%排名并不断提升位次;材料科学、化学学科等23个学科尽快进入ESI全球1%排名;机械工程、工商管理2个学科进入国内学科评估B档次;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3个学科力争进入B档次;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4个学科进入C档次甚至是B档次。

三、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

(一)主要任务

学科建设围绕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实现优势学科要有标志性的成就、潜力学科要有跨越式的发展、融合学科形成特色方向、其他学科同向推进,推动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实现我校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目标。

    1.完善学科组织体系建设

逐渐推动学科组织体系,实现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学科建设,形成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机制,变被动的学科建设为一种自觉的学科建设的主动行为。通过学科分类管理体系和学科发展目标体系建设,建立学科建设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引导各学科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发展层次);推动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支持学科科学研究(结合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注重学科育人作用(契合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人才需求);优化学科平台(各级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规范学科管理(投入产出的绩效考核)等,以一级学科所在学院为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相关学院积极配合,建设与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学科组织体系,发挥学科组织在引领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建立学科分类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尊重学科特点,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围绕学科发展目标体系,具体实施学科分类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要资中资源,重点投入,精细管理,绩效导向,规范学科建设考评机制。对于重点建设的学科,要制定科学的分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要有规划期间总体考核目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的具体设置,除了必要的基础性的发展指标之外,重点考核重大突破性指标,避免过多关注一些基础性指标而影响到重大指标的建设和考核,影响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考核指标要对标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学科评估的档次提升、全球ESI排名等进行设置。对于其它类型的学科,可以重点关注基础性的指标,设置必要的特色指标,聚焦学科后续发展的动力。建立学科分类管理的动态调整机制,打通ABC类学科之间的进出通道,优胜劣汰,支持快速发展的学科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提升学科建设投入产出的绩效。

3.优化学科发展平台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形成重要支撑作用的学位点、各级重点学科、各级科研教学基地、各级工程中心、各级示范中心、各级智库、各类仪器设备、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对学校已有的学科平台,要提高使用率,推动释放最大功能作用,实现学科资源共享,甚至是有偿使用;对新增加的学科平台,要重点放在学科平台布局优化和功能作用的查遗补缺上。在实现学科已有资源功能优化的同时,争取更多的各类新的学科平台建设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

4.加大学科带头人群体建设

学科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作用。学科带头人群体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的职权保障和学科带头人的履职履责考核。在学校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中,以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学位点为基本导向,通过培育和引进,加强学科带头人群体建设。在保障学科带头人的学科建设资源支配权的前提下,强化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在组织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骨干队伍、申报各级学科平台、申报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等工作中履行重要职责。

5.发挥学科的育人作用

学科建设最终要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学科建设要以本、硕、博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适合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育人体系,强化学科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科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学科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类学科平台,结合学科研究内容和科研计划,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人才机制,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工程

1.品牌学科强化建设工程

 “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支持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逐渐建设成学校的品牌学科。品牌学科要逐渐形成“135”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梯次结构,即每个学科至少有155岁左右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做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至少有350岁左右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做学科方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至少有545岁左右省部级、或学术水平高的学科骨干。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要获得展示学校学科发展最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包括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等,成为展示学科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2.潜力学科提升建设工程

支持学科发展基础比较好、学科方向比较明确、学科发展的潜力大的学科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学科发展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积蓄学校学科发展后续力量的重要工作,对优势学科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对目前有潜力的设计学、药学、经济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统计学等学科,要重点关注学科带头人培育与引进、学科方向发展、学科平台搭建等。学科带头人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先进水平,个别学科方向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基本具备申报博士学位点的条件要求。

3.学科排名提升建设工程

学校的“工程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1%,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1%排名的潜力也很大,工商管理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有比较好的成绩。“十四五”期间,实施学科排名提升工程,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工程学”保持ESI全球1%并不断提升名次,对有望进入ESI全球1%的材料科学、化学,以及国内排名靠前的工商管理学科给予支持。通过实施学科排名提升工程,到2025年,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新进入ESI全球1%排名,工商管理等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不断提升位次,提升学校学科在国内外的学科声誉,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扩大学科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要建立学科建设组织保障,以学科组织体系建设和完善为契机,建立学校学科建设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设立学科建设领导组,学院设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学科建设领导组统筹全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重要事项决策等,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重要事项决策等,将学科建设的职责、权利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学科带头人,协调本学院负责的一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

(二)制度保障

依据学科建设分类管理的目标要求,实施相互配套的学科建设制度保障,特别是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针对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带头人责权利、学科队伍建设等构建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在校院两个层面上逐步完善学科建设工作相适应的一系列具体化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依靠制度建设来保障校院层面上的学科建设两级管理的事权和责权、保障学院层面上学科建设的学院与学科点的事权和责权。

(三)条件保障

学校要对重点建设学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学科骨干引进与培养、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基础研究、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等。还要对图书资料、数据库、研究生培养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科在服务社会活动中争取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