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统筹兼顾,以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学校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本年度取得了一定进展。
2019年新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突破了法学和理学两个门类。学校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艺术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为进一步提升学位点层次,以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优势学科领衔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优化学科学位点布局,积极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积极谋划申报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机械、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MBA、MPA等6个专硕点。
二、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学校以一流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为契机,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重点突破、目标管理”的原则,坚持扶强扶特,力争打造一批上海市一流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带动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为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遴选了20项学科建设项目,以学科方向为建设单位,大力支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等9大学科进行建设;不忘扶需,积极投入资源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加强ESI学科建设,力争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学科建设的科学谋划、制度保障、经费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促使学校学科水平稳步提升,成果卓著。顺利通过上海市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验收;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其中2019年上海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在上海地方高校位列第一,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80项;培育建成“上海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学(Engineering)于2020年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迈入了国际高水平行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稳步推进高峰学科建设
上海高校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打造了一支高水平人才领衔的学科团队,拥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启明星计划、浦江计划、晨光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入选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中青年专家。学科始终以国家及上海市高端制造及其智能化领域重大需求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高附加值舰船、冶金装备、核工业等领域,围绕 “智能机器人激光焊接柔性制造”、“高能束增材制造”、“精密成型技术”、“结构及材料完整性评价”等研究方向相关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材料与构件可靠性评价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44%。
作为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协同院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科以高水平设计人才组建了15个研究团队、3个国际开放联合实验室和5个大师工作室,搭建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互通平台,对创新研究、产业推进、人才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社科艺术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2019年首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近40篇,其他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17部,获得发明专利40多项,横向课题签约科研经费近400万,多人参加上海美术协会主办艺术展,多个设计作品入选“上海设计100+”。
四、优势学科成果丰硕
机械工程学科在高端交通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成果卓著。学科带头人圣小珍于2019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为学科提升影响力;王安斌教授领衔研发的轨道扣件技术国际先进并应用于欧洲70%及国内18家轨交企业,并以1500万元转让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减振降噪方面取得突破,开发了光伏组件柔性组装生产线、爬行式智能焊接机器人、航空结构件搅拌摩擦焊混联机器人等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示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拥有上海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依托平台为200余家智能制造、汽车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科入选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81位(位居前36%)。
工商管理学科为国家及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创新转型、交通运输企业运营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学科先后完成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采纳或转化;获得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卫生部、文旅部、民政部、交通部、统计局等各部委以及上海等相关省市课题180余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项;为我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制定战略规划、行业服务标准,联合发布课题和邮轮绿皮书,举办多届国际高峰论坛等,为全国和上海邮轮旅游发展等提供重要智力支撑;依托我校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和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协同创新中心”,在提高上海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瞄准轨道、航空及邮轮运营管理三个特色方向,打造“海”、“陆”、“空”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平台,为邮轮、轨道、航空领域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