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长 工 作 报 告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六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
2019年1月11日
校长夏建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8年行政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学校新一届党委的开局年,也是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稳步推进从教学型大学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举全校之力争取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标准的关键年,更是以优异的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校40周年献礼的突破年。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凸显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进一步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使命感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感。全校上下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全面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认真做好推动学校转型升级的大文章,圆满完成了五届六次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校40周年,“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方案”获市教委批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9项,工程大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典型在教育部高教司重要报告中作为首个全国样板校案例被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和经费总额均达到历史最好成绩,位居市属理工科高校第2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和经费总额位居市属理工科高校第1名;历史上首次全职引进和拥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统筹推进学校教育事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巡视整改任务
——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推行立行立改、建章立制、举一反三,不折不扣抓好行政条线的整改落实工作,写好整改这一巡视的“后半篇文章”。
深刻认识巡视作为全面“政治体检”的重要意义。对于市委第五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主动认领、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先后在5次校长办公会上研究行政条线巡视整改工作,其中巡视整改专题校长办公会1次;在深刻剖析原因的基础上,行政条线梳理出主要问题3个,细化责任清单8条,问题清单99条,制度清单39条,以坚决的态度、果断的举措、有效的办法,认真及时开展整改。
把巡视整改作为严肃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好。校级行政班子成员切实承担起分管领域的整改任务,召开校级层面巡视整改专题会议共27次,对牵头负责的问题和任务逐条研究、逐项推进、逐个整改,做到任务分解到位、措施细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牵头整改任务的行政部门和参与部门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形成上下协同、整体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
(二)学科思维和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科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明确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目标,按照“表格导向”,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和产学研合作,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得到有效推进。
学科建设瞄准申请博士点战略目标。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博士点建设学科按照“表格导向”推进落实与申博填表数据相关的建设任务;成立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以机构改革助推申博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试行季报表制,实施了学科实验室的专项论证和建设;高峰学科建设探索人员激励经费管理模式,推行了校级管理与学科自身管理相结合;采取“学科树”学科管理方法,围绕申博重点进行学科梳理,推进了学科分类建设。
关键性科研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实现艺术学科国家项目零的突破;发表高水平论文,SCI收录207篇,SSCI收录2篇,EI收录224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39项,1项发明专利获美国授权;获省部级科研奖项共11项,其中上海市科学技术奖8项,创历史记录,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
科技成果转移项目转化成效显著。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转移工作实现突破,首次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1500万元,在安徽省滁州市成立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了以技术拍卖、专利权转让等方式的技术转移转化新模式;四技合同项目(含技术转移)到款超过54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科研项目总到款首次突破8000万大关,达到8300万元;通过“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验收并获优秀。
高等研究院落实科研特区取得进展。积极为国家级人才团队在科研启动费、人才招聘、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等方面做好服务;组织有关二级学院同企业签署500万元以上合作项目9项,促进学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能级提升;推进了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及其所属的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校科学技术协会及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
获军工保密资格有效助推军民融合。先后通过了上海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定委员会的现场审查和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组织的安全生产保密检查,成功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开展了与中央军委、国防科工企业、军工高校的合作交流,军民融合踏上新征程。
(三)新工科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突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工程专业认证进展顺利,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显著提升。
以工程教育认证促进高水平专业建设。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等4个专业完成认证专家进校考查,9个专业申报2019年认证,其中4个专业申请受理;启动部分专业申请国际认证前期准备;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项目1项,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2门,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牵头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作为新工科研究地方高校组牵头联系单位,搭建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交流平台,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协助CDIO工程教育联盟主办新工科建设实施路径研讨会;教育部领导在新工科建设与产教融合研讨会上,听取我校汇报的新工科进展情况并予以肯定;学校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案例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编的《2018年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收录。
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获批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教学标准开发2项、上海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项,“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认定为五星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训练基地建设得到国家人社部和市人社局充分肯定;高质量完成2018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全国选拔赛赛务及保障工作。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夜大和自考招生势头良好,积极与行业、企业或协会合作,开发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首获全国银奖,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孵化培养8项,并获铜奖;大学科技园成功主办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并携手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创新管理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BA法律俱乐部等,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竞赛获奖和就业率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获国家级奖项35项,省市级奖项200余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继续保持获奖数和获奖层次市属高校第一,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均获一等奖;研究生参加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奖共计9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0项,获奖队伍规模创历史新高,获奖总成绩排名全国第六;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100排行榜排名全国第95,成功进入全国百强行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8.86%,签约率达95.65%,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81.88%,主要指标继续名列全市同类高校前茅。
(四)高端人才引培力度空前,师资队伍规模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把人才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按照“国际标准、目标导向、激励贡献、双轨融合”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加大。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聘请院士的相关制度;成功引进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洽谈国家千人、青年千人、上海千人、博导等10余名,已全职引进院士1名,基本确定柔性引进院士3名;校人才行动计划入选18人,其中“志宏计划”2人、“腾飞计划”6人、“展翅计划”10人;千方百计落实各项人才计划的安家、年薪、人才公寓等配套待遇。
加快壮大高素质教师队伍规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新进教职工238人,其中博士177人,超额完成招聘计划;组织安排新进教师岗前培训,92人参加市教委新教师培训;35人入选市教委国外访学、国内访学、产学研践习、实验室队伍建设计划项目,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持续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选派教师参加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共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创造我校参加市青教赛历史最好成绩。47人入选“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157人次因公出国(境)接受访问交流、专业培训、学术研讨、核心课程进修、学生暑期带教等形式的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施基于分类考核的绩效管理改革。根据学科大类、专业技术职务、特长等,明确专任教师岗位分类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开展分类考核,激发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完善二级学院切块办法,强化绩效考核和激励导向,实现收入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倾斜,调动广大教职工立足本职、投身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五)学生管理服务形成品牌,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双效提升
——“立德树人”主旋律有机融入提升育人能级的全过程,思政教育引领作用得到增强,学生工作思想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得到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得到夯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活动深入开展。及时组织收看学习全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实况,以“波澜壮阔四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在全校开展学生党员微党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改革开放成果寻访主题党日活动、改革开放成果展,共计40场主题活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工程大思政品牌特色做深做大。结合“学生党员先锋计划”,遴选100名“学生党员管家”进驻新生宿舍楼;开展“学霸风采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及学术诚信教育等学风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年度人物”专项奖评选,发挥榜样作用和朋辈效应;“沪滇益+艺”项目获全国“三下乡”优秀项目和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入选上海科技节的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活动,学生志愿者参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培养敢于担当、知行合一的品格;国防教育创新“征兵、养兵、练兵、用兵”模式,54名优秀退伍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115名学生光荣入伍,人数居全市高校榜首,学校荣获“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产学合作教育深化特色和内涵发展。新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44家,基地总数累计达986家;组建由15名专职教师、500余名协调员教师组成的育人团队;组织200余名师生开展14个境外产学合作教育项目,56名学生获得境外产学合作教育助学金,凝练具有学科背景、专业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协同育人案例。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举办辅导员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核定专职辅导员编制,招聘辅导员17名,博士学历辅导员比例超过10%;组织参加市级辅导员培训80人次,挂职锻炼16人次,承担思政课题49项,顶层设计辅导员队伍发展,注重提升队伍整体职业素养。
(六)国际化办学意识显著增强,对外交流合作内涵不断丰富
——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开拓高层次国际合作伙伴、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博士生联合培养、海外名师和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得到优化。
高层次国际合作伙伴着力开拓。新签、续签海外合作办学协议30项,数量较上年增长20%;新增英国阿伯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水平海外合作伙伴10个,海外合作伙伴数达到92个,其中QS世界排名400以内高校达到11家;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签订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高校达到8家,推进与芬兰奥卢大学等高校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洽谈。
高水平国际平台建设能级提升。成立国际联合教育研究院并迈出实质性步伐,中瑞创新科学学院、中爱国际联合研究与开发中心、中马“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英智能运动服装联合实验室等4个高水平国际合作机构成功落地,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活动、外籍专家引进等提供了二级学术机构和服务平台。
国际化教育氛围日渐浓郁。接收来自92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1036名,其中学历生留学生196名,首次开展境外合作院校学生来华实习项目;512名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较上年增长22%,半数以上交流时间超过三个月;聘请长短期外籍专家121名;引进海外名师23名,全年开设专业课程超过30门、开设学术前沿讲座超过40场,联合发表论文12篇;举办经上级部门批准备案的国际会议5个,对学校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七)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资源运行保障能效全面升级
——按照“服务型、科学管理型、执行力型”三型机关建设要求,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体现“顶层设计、智慧引领”的目标,服务学校内涵发展的成效明显。
发挥资金管理绩效和内控导向。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加强了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实施和完善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强化审计监督和控制,开展各类审计项目249项,涉及总金额52407.07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69.77万元。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构建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软硬件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大型仪器使用效率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开发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全年完成各类采购项目2199项,采购总金额达1.823亿元,较上年增加近50%;校属企业所有者权益达到5158万元,较年初增加401万元,保值增值率为108.43%,达到了市教委考核指标。
推进校区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松江校区“二期工程”已按照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目标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各标段均按原计划完成各项验收工作,建设过程中已获得上海市建设工程奖项3项;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暨上戏舞蹈学院学生宿舍配套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产教融合发展项目前期工作同步推进;圆满完成修缮改造项目209项,校园设施环境持续改善。
打造智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如期完成长宁校区教学区域内无线信号覆盖校园实事工程项目;改版学校主页,优化升级校务管理平台和师生综合服务门户;开发完成课堂教学互动平台,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升级改造OA系统,增强机关执行效能;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控机制,提升了校园安全等级保护,切实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加大图文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采购图书3.02万种,其中外文图书266种,订购期刊1786种,其中外文期刊66种,经由读者推荐订购图书达270种;提供高质量中外文数据库42个,举办数据库使用现场培训3场;延长共享空间开放时间,升级选座系统,推广移动图书馆APP,实现网上资源服务24小时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获取文献资源的需求。
(八)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走出校园促发展有新抓手
——创新学校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巩固和拓展产学研战略联盟、高校人力和技术优势向外辐射取得外延开拓和内涵深化,社会服务的硬实力得到整体提升。
与地区与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持续推进。新增与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项,与政府或园区签订协议3项;先后与松江区开展区校战略合作及多部门对口交流合作,与克拉玛依市、嘉兴市、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与上海联通共建“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响应中央的援疆工作战略部署中贡献担当,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智慧。
国家大学科技园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滁州园区全面投入运营,14家企业已入驻,引进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1人;天长园区完成工商注册;星程文创孵化基地成为长宁区级孵化器,“环工程大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孵化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同时为打造“上海制造”品牌贡献力量。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成功落地。与上海市人社局共建共管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自筹建到投入运行至今,致力于打造世界技能组织赛事智库并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上海筹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心的定位和筹建成效多次获世界技能组织官员、国家人社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云集校内外专家共同开展的“2021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品牌手册”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文化育人丰富程园底蕴,获得感幸福感由师生共享共创
——坚持把文化兴校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尽全力把师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维护好。
40周年校庆活动凝聚海内外校友。“产教融合·国际合作:承四十载办学传统,铸新工科教育辉煌”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评选表彰杰出校友12人、知名校友28人;接待各级嘉宾400余人、校友近万人,收到国内外贺信近200封、捐款近2300万元;编印《四十年办学成就回顾》《百名校友访谈录》《四十年毕业生名录》等,虚拟校史馆建成并开放,全面回顾和展示建校40年来的办学成就;围绕校庆开设主题寻访、祝福征集、票选等线上活动,微信总阅读量超过8.2万,关注量超过1.2万;系列活动凸显了回眸沐改革开放晨曦、讴歌产教融合特色、展望新工科教育再出发、共庆工程大四十华诞的主题。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提升教职工四感指数”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吸引了1972人次教职工参与;“非遗文化易班校园行”“万人登台”“十大歌手”“新生秀”“青程朗读者”、新昆曲资助育人、传统文化节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覆盖近80%的在校学生,全年受众近2万人次;原创舞蹈《匠心》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活力工程大、全民动起来”文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阳光体育”活动在形成浓厚体育氛围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民生工程关注师生获得感与归属感。涉及民生的实事工程完成“健身步道”“教工活动之家”等8项,推进“龙源路过街通道建设项目”并获松江区政府立项支持[1];为教职工办理综合互助保障计划和补充医疗保障计划,1481人次教职工获赔两项保险共计91.37万元,提高了重大疾病教职工抗风险的能力;向232人次发放“十关心十必访”慰问金15.4万元,101人次获爱心基金累计23.59万元;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受助学生超过16.67万人次,累计发放资助4400余万元;通过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提升急难险重和重点情形的帮扶慰问成效,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工程大的关爱传递到师生员工的心坎里,彰显“大学有大爱”。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凝聚人心的结果,是师生员工辛勤耕耘、共同奋斗的结果,更离不开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大改革和发展倾注的热情和关怀。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向全体学生和校友,向广大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工程大的发展离上级的要求和师生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照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标准,申博学科的优势和后劲不足,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整体实力同具备博士点高校差距明显,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需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的动力不足,标志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奖励仍然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效还不够显著,产学研协同育人需进一步深入;巡视发现问题反映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有待完善,保障学校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机制有待健全,综合改革有待深化和取得突破。我们要勇于直面问题,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在应对挑战、战胜困难中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跃升。
二、2019年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新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年、地方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年、举全校之力争取达到博士授权单位标准的冲刺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坚持党对学校行政工作的领导,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好;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好;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师生员工的期盼作为行政工作的努力方向响应好,明确差距,补齐短板,推动学校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创造新的历史跨越。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行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刻把握巡视整改的政治要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执行好这项政治任务,按照“以巡视促规范、以整改助改革、以发展强实力”的策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缩小标志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奖励、高水平人才队伍数量和整体实力等关键指标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标准的差距,通过聚焦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的能力,创造保障学校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机制,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步伐。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巡视整改常态长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好
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把巡视整改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处理好解决表面问题与深层次问题、具体问题与普遍问题、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的关系,统筹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章立制等方面的系统谋划,把握好巡视的规律和整改的规律,着力构建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依法治校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与制度相配套的流程设计,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自觉把落实整改同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各项重要部署结合起来,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点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开展分类评价自评工作和推进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巡视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上台阶。
2.紧紧围绕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表格导向”,举全校之力推动学科上水平,力争打赢申博攻坚战
对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要求,相关学科博士点建设实现精准施力。完善学科建设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探索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强学科建设力度,推进学科建设绩效动态管理。Ⅲ类高峰学科二期建设在人才引进、团队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推进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带动学科实力整体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博士点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合理优化学位点布局,全面启动一级学科硕士点评估工作,主攻学位点建设工作的短板,加快配齐配强紧缺急需学科的带头人。
3.以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为契机,探索完善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试点工作保障机制,做好年度项目申报、预算编制和自评。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一流本科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实施新工科理论研究、教材和课程建设,推进“自动化(人工智能)试验班”项目,完善和夯实机械类专业群的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工程专业认证力争2-3个专业申请受理,获得受理的专业要确保专家组进校并通过认证,启动国际工程认证,筹备国际商科认证。对标全生涯周期培养理念,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合作教育国际化发展。牵头组建长三角高校联盟,共同推动落实高等教育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4. 促进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升级,抓好重大科研项目落地和标志性成果建设
切实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对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的策划、培育、辅导和跟踪,争取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和省部级一等奖的突破。持续完善高等研究院科研特区机制、面向重大任务团队机制、重大办机制、校科协运行机制。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组织体系,推进项目落地,提升军民融合能力和水平。巩固已有重点行业、企业集团、地区政府的合作成果,策划和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案例,为申报博士点填表提供支撑。进一步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政策引导,吸引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当好高校与市场间的纽带,统筹各地分园运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平台。
5.打造英才汇聚平台,引培并举构筑人才高地,发挥人才强校战略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作用
善于用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各级各类人才政策,拓宽海外引智引才渠道,积极营造引才用才良好氛围,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积极组织申报东方学者、青年东方、上海千人、青年拔尖等人才计划,做好校外各类人才计划获批者的考核跟踪,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落实好人才服务措施,实施好多层次、多类别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推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着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梯次递进、业绩突出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6.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爱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组织开展“献礼祖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进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思政主题教育打造“知行云课堂”,邀请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师讲授思政课,发挥“课程思政”在提升学生理论自信和价值认同的作用。推进职业训练营建设,引导毕业生到“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或基层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推进医教深度结合,加强心理辅导员和心理朋辈互助组织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做强“辅导员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辅导员工作品牌和思政研究团队,有效激发思政队伍发展的内驱力。
7. 吸纳汇聚整合全球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拓展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完善和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对接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推进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联合教育研究院实质运行,积极推进与芬兰奥卢大学成立中芬合作研究院。为学生提供赴海外学习、实习及交流项目争取达到80个,人数突破500人,三个月以上的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推进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合作。聘请海外名师达到25-30名,加大国际合作实验室的培育和建设。成立校级国际学生联谊会,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合作。按照巡视整改要求,积极与美方沟通处理好中美合作项目有关事宜。
8. 加快职能体系和运行体系升级步伐,打造品质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温馨校园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梳理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治理结构;积极申报上海市地方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着力构建系统、科学、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破解学校更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确保新会计制度顺利实施,引入“双分录、双基础、双报告”核算模式;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探索有效的预算执行管控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强化项目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审计工作“免疫系统”的作用。
启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筹建校分析测试中心;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完成实验室废弃物中转系统的建设;优化采购合同审批流程,完善货物与服务采购、招投标的管理;做好校办企业规范化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确保“松江校区二期”工程按期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龙源路过街天桥项目年内开工;积极推进长宁校区产教融合发展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量实施“校园基建项目动态管理平台”信息化项目;加快推进松江校区有关土地及房产证办理。
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科学布局现代化核心机房,实现校园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平稳过渡;重点建设校园数据管理工程平台、“一网通办”校务管理平台、面向教学过程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构建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优化文献资源馆藏结构布局,完善书刊采购反馈机制,分步建设密集书库,适时实施图书馆一门式改造和推进学生阅览室改扩建工程,为师生营造更高品质的学习、互动、体验空间;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强档案资源的收集、开发、编研和运用。
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值守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和多校区安全信息及数据的互通能力;完善后勤运行机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宣传,落实食堂、学生公寓等重点区域“六T”标准化、常态化管理。
落实年度惠民实事工程,深入了解师生民情民意,积极回应师生群众的关切和合理诉求,实施师生健康工程,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充满感情、全力以赴地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关心好、维护好、实现好,把为师生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实办好,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
上级对工程大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刚刚过去的40周年华诞,是工程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更是工程大人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按照市委李强书记强调的“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目标,都需要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让我们进一步汇聚起海内外工程大人的才智和社会各界的人气,以新的不凡创造,携手推进教育改革再出发、创新发展再突破,奋力书写好鼓舞人心的工程大跃升发展的新传奇,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征途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使命的优秀业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程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1] 2018年实事工程“龙源路过街通道建设项目”已经获得松江区交通委立项,并列入松江区2019年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考虑到学校教学环节及春节建筑工人放假等因素,拟安排在2019年暑期集中施工。